在親密關系中,總是存在著一種相愛卻彼此傷害的情感模式。
看起來的“性格不合”,其實,只是因為不了解自己和對方是屬于什么人格特質,也不清楚你們的性格模式而已。
因為讀不懂自我,所以自然也無法“看透男人心”。
所以,你的愛情是否美好,你能否在愛情中得到快樂,在本質上是取決于你是誰!
這和你自己的能力與層次無關,也不是你擁有了愛情就意味著幸福,得到了真愛就能一生無憂。
對于開始一段親密關系而言,一定要了解且認清自己。
了解自己的性格;
了解對方是否適合你自己;
了解自身的條件,能夠明白對方為什么追求自己。
所以,你需要對自己做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,才能真正的明白自己的需要,重新做出選擇。
只有當你真正的了解了你自己,你才會建立起一段合適的關系,更加便于你做出一項選擇。
那么,在親密關系中,你知道該如何了解自己,讀懂自己嗎?
接下來,我們就來聊聊,應該如何了解自己?
1、我們為什么要了解自己?
了解自己,是每個人在親密關系里都要完成的人生任務。
自我認同,或者說自我同一性的建立,在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理論中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任務。
自我認同的形成,是人們做出很多重要人生選擇的基礎。同時,人們也正是在不同的嘗試和選擇的過程中,才逐漸地認識自己,獲得一種自我認同。
在埃里克森看來,自我認同的形成,并不是一種簡單經驗“累加”,而是“整合”。
在結識了不同的朋友,嘗試了各種類型的事情之后,我們的內心會更加清楚自己在交友、規劃未來、尋找人生意義的時候,背后那些一以貫之的信念和價值是什么,那些在我們看來可以定義我們,或者那些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,到底是什么。
了解自己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正確的評估自己,了解你自己,首先要肯定自己的價值。
在這個世界上,沒有一個人是卑微的,任何人都有存在的意義。
不要認為自己是無用的,不要認為自己沒有價值。
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你誕生在了這個世界上,就是世界給你的禮物。
2、在親密關系中如何了解自己?
我們總以為了解別人比了解自己要辛苦,但事實上,一個人最不容易了解的是自己。
在親密關系中,我們該如何更好的了解自己,不妨試試下面這些渠道:
1.通過判斷過度需索了解自己
過度需索的人很難在關系中建立適度的邊界。
比如會很快地向別人敞開自己,進入一段親密關系。
于是她們往往因為自己的草率,而遇到糟糕的伴侶。另外過度需索也容易入侵伴侶的邊界,希望能侵占伴侶的所有空間,比如不斷地盤問對方和朋友出去是去做什么。
大家可以回想一下,你在親密關系中,是否也這樣,會向對方很快的敞開心扉,會不會入侵對方的邊界等等。
我們通過這種方法,能夠了解到自己更加真實的一面。
2.通過是不是向對方消極的索取愛來了解自己
有些人,當感受不到伴侶不夠愛她時,會通過指責、抱怨,或者偽裝成受害者,來向伴侶索取愛,而安全感強的人呢,會用更積極的方式進行溝通。
舉個例子,如果伴侶最近都不怎么說話,有的人會抱怨說,你最近都不理我了,你是怎么回事?
而另一種人則會說,你最近都比較沉默,不知道你有沒有覺得?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嗎?
所以,有安全感的人和沒有安全感的人在與另一半相處時是不一樣的,你需要洞察你的內心,想清楚自己是想在對方身上得到什么?
3.通過依賴程度了解自己
親密關系中表達愛的方式是什么呢?是過于依賴。
過于依賴總是存在著信任危機,因為會時不時地感到擔憂和恐懼,短暫的安全感后,又開始擔憂被對方拋棄。
我們通過以上三點的判斷方式,能夠更好的幫助你了解自己,可以將上述行為設想在自己身上,當你了解自己以后,你才會意識到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,同樣的,他也會幫助你做出一些選擇。
3、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做出選擇
我見過一些被出軌的妻子,將丈夫犯的錯歸結到自己身上,認為丈夫出軌,是自己不夠好,不夠賢惠。
這就是典型的不夠了解自己,如果你了解自己,你會發現身上有很多優點,并不是一無是處。你也不會將他人的錯誤攬到自己身上。
真正了解自己的人,會在錯誤發生后,認清自己的需求,從而做出下一個選擇,而不是在看不清的世界里,渾渾噩噩的做自己。
無論是在親密關系中,還是在其他地方。
人都要明白一點,生命中最艱難的的階段,不是沒有人懂你,而是你不懂自己。
積極的去了解自己吧,有時候自我這個東西是在表面看不見的,只能通過更深層次了解,觸碰到一些什么,然后才會感覺出來,人才會了解自己。
總之,我們之所以需要親密關系,是因為我們需要人陪伴、照顧、了解、支持、接受、贊賞、撫摸和相擁而眠……這是非常自然的,并沒有什么不對。
但是當你不了解自己的時候,你是無法真切的擁有這些的,所以就要面對自己的需要,做出一些選擇。
親密關系,需要的是了解自己,照顧自己的情緒,看清自己的需要,重新做出選擇。